我的教室內的書很多,通常我在搬教室時,光搬書就會搬到手「鬧 (台語)」到。事實上我家裡的書更多,如果學生喊書不夠看,只要他們有心,我還會從家裡把一套一套的書搬來。
書究竟要多少本才算多?
這問題見人見智,沒有標準答案。這問題應該改成「老師覺得適合、學生又喜愛看的書需要多少本」,這才是關鍵。放了一大堆學生不愛看的書,或是放了很多太低層次、或太艱澀這類型的書,其實一種效果也沒有。
那麼這類「老師覺得適合、學生又喜愛看的書」需要多少本?我個人的習慣是全班有多少位學生、就應該是它的兩倍數量,至少學生還可以更換他手上的書。但是若一個班級是有系統的閱讀引導,一個學期讀個三本書,這數量就會是全班學生數的好幾倍。
學生在發呆、沒事做時,讓他們到前面靜靜的取一本書來看就對了。當然,如果學生能被更多的書包圍,再加上適量的引導,他們內心的幸福感就會增加。
因為處在於很多書的環境中,他們的閱讀書目是可以自選的,也因此產生了自學的作用;但若是在很侷限的書量中,他們反而會覺得被受限在被安排好的閱讀條件中。他們就會喊著:「老師,我好無聊。這些書我都看過了啦......」
我曾經看過整間空盪盪、什麼書都沒有教室。這些教室裡的孩子,當他們寫完功課沒事做時,要也們不講話、不捉弄他人也很難。
教室裡的書,量不夠該怎麼辦?
一個方式是讓每位孩子也從家裡帶來幾本書,讓班上擴充成一個小圖書室。不過學生帶來的書參差不齊,老師還要從許多書中,去挑選出適合班上閱讀程度的書目出來。
班上的書再不夠怎麼辦?學校的圖書館也是很好的方式,由老師借出一箱又一箱的書,不僅借閱時間較長、數量較多、品質也較好。學校內若能佈置成一台又一台的推車,每個班級輪流閱讀不同的推車上的書,也是交流的好方法。
偏鄉小學校,亦能營造出一個類似「行動咖啡店」的閱讀佈置。早休時間為什麼都得在待在教室裡?全校所有學生帶到圖書館去靜心閱讀,任他們挑選自己想看的書;或是帶到樹下的「行動書屋」,在晨曦中享受書本為我們帶來的心靈洗禮。
還有、還有,可以辦理「向家長募集套書」活動、「帶全班到社區圖書館借書」活動、「班群班級交換箱書」活動......。在這些擴充班級閱書量的活動中,孩子們也會進而更珍惜這些書,喜愛閱讀的種子正悄然被種在心底......
老師為孩子們營造「被書包圍的幸福感」的環境,其實是一種向孩子們展現的決心。那證明了老師也是一位愛閱讀者;那也證明了,「雖然購書、搬書很麻煩,但老師深覺閱讀是重要的,以至於老師積極在班上推動閱讀風氣」的堅定決心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