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

高敏感族一直以來的課題

早上手機傳來一則粉專的回應通知,手癢點進去看,結果看到這則留言……


這就是我愈來愈不喜歡發文的原因,說真的,高敏感族的我,說看到後心情沒有被影響是騙人的。

當下我內心滿滿的問號:到底是心理受過多大的傷痛,才會用這種態度回應別人的貼文?

我很想要在他的留言底下回應:「這就是我和你最大的差異,我是如此珍惜每一位孩子的創作,我非得從許多微小處,來找出孩子值得被讚美的優點,而不是對他一昧的批評和指責。」

「我當然知道這是一篇“模仿”,但我絕不會說這是“抄襲”。孩子在語詞組裝中,還能藉由經典童話故事加以改編,這其中的聯想力,值得多大的肯定啊!多少的創作,都是從簡單的模仿開始,可是我不會在一開始就抹殺孩子想要創作的心意,我反而更珍惜、更去鼓勵他走出自己的寫作之路。」

「這一年多來,我看到這孩子從惜字如金、跳躍性思考,而一路轉變成能寫出具閱讀性、可理解、可讓人會心一笑的輕鬆小品。你不是我,所以你永遠不會懂我內心的喜悅與激動。」

說真的,我這種高敏感族,要心情不被影響真的很難。不過上班實在是有點忙,只能暫時把這情緒擱下來。

於是我想到某位執行長之前常對我說的:「 要說酸民啊,我們公司遇到的絕對不會比你少。不妨把它當作是婆婆媽媽阿伯們煮飯或工作累了,隨意滑手機後的留言發洩,留言後他們就走了。這種他們排毒後丟出來的大便,他們自己都不要了,我們又何必把大便一直往自己身上攬呢?」

這麼一想,我勉強拼湊回一點理智線。

再轉念著:阿德勒說,人往往糾結在「可惡的他」和「可憐的我」。但更重要的是,要往第三個面向「那麼接下來我們還可以怎麼做會更好呢」看去。

我的確卡在「可惡的他」和「可憐的我」的情緒裡,那麼第三個面向是什麼?

他應該是很不屑我的結語吧?……哦,原來這樣帶點半開玩笑的結語,會徹底惱怒這種人格的人啊?……所以下回,我還是再委婉一點、感性一點,繼續扮演「老ㄙㄨ」聖人的角色好了……XD

再繼續轉念:「可惡的他」,也會自認為他自己是「可憐的我」吧?那麼,他需要什麼樣的第三個面向呢?

我常說要同理我們的孩子,但我也應該把這份同理送給他,祝福他可以好好發洩,心情得以平靜,回去過好他的美好人生。

後來一忙,就忘了要回覆留言。下班後,和朋友聊天,才想起這件事情。

此刻的我,已經完全不想要再想這件事情,就擱著吧,只希望這網民能夠身心平安喜樂。

不過,這也是我這個高敏感族一直以來的課題,在網路上寫作,要維持波瀾不驚的平靜,真的需要大智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