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

每個班級經營背後都是教師的教育哲學觀

這幾年來,只要有校內年輕老師想來觀課,我都很樂意讓他們進教室來長期觀課,來個一整年也沒問題。我個人是把它當成經驗傳承,當然對我自己也是好事,畢竟有偶包的老師,會努力把課程上得更值得被期待些......XD

我更期待在課程結束後,和年輕老師們聊天。雖然剛開始都是簡單的班級經營或是教學策略運用的相關提問,但最後我發現,其實這些提問,背後都牽涉到一個老師所持有的教學信念與教育哲學觀。

例如:當問到為何要分組,這關係到老師相信學習是源自於個人自主學習或是社會建構;

被問到為何要分組輪流搶答,這關係到為何要透過合作學習來促進班級學習氛圍的建立;

被問到為何採用個人加分,則關係到表達的訓練,以及老師必須隨時掌握每一位孩子的專注力;

被問到作業批改的標準,這關係我們要教孩子的是知識還是能力;

被問到聰明孩子不夠投入學習,這關係到我們的教室內有沒有提供個別化差異的學習內容;

作業不交的狀況,則關係到老師是如何出作業、每天寫多少作業量才是恰當、我們的作業是促進精熟還是提供思考、即便同一份作業也要讓不同程度孩子展現不同成果的彈性......

當然因應這些提問,也都有一些方法可進行調整並改善。不過在回答這些問題時,我自己也會再一次反思:這些回答是否能說服我的學生、現今的家長,甚至是能否說服我自己。

關注我臉書動態的朋友們,不難發現每天的我都在不斷改善我的教學方法,也就是因應學生每天呈現出來的樣貌,而給予他們適切的學習素材或學習方法。每天我都在動腦,思考著每天我觀察到的問題,試著給出新方法並週整。

也因此每一屆我都無法用同樣的教學方法來面對新的一屆學生,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是如此的獨特,每一屆所匯聚的班風都截然不同,怎可用二十年如一日的教學方式來教導他們呢?

總之,未來想整理這些對談的錄音檔內容,相信會對一些老師們有些幫助。請期待這系列的貼文。

當然,如果您有教學上的疑難雜症或困惑或SOS,都歡迎在底下提出,說不定問題很重要,值得插隊先來好好詮釋一番......😄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