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

別把孩子的心理年齡給養小了!

當孩子犯錯時,爸爸媽媽會覺得:算了,他還小,下次別再犯就好了,於是幫孩子狂收拾爛攤子……;當孩子用發脾氣表達情緒時,爸爸媽媽們會覺得:他還小,聽不懂道理,趕緊安撫他,只要他不吵不鬧就好……;當全家在忙著家事時,爸爸媽媽們會覺得:算了,他還小,請他來幫忙,反而會幫倒忙,還不如不吵不鬧的去看電視好了……

所以孩子才會在大人們的「忘了教」、「大一點再教」的包容下,長期以來價值觀和行為都產生了變化。我們忘了把孩子當成一個成熟的個體,他其實都聽得懂,他其實都做得到。我們大人還沉溺在「孩子還很小」的刻板印象中,但是教養方式忘了跟著孩子一同成長。

研究中告訴我們,給孩子稍微再高水準一點的學習,他反正會發展得更快;若我們只給符合孩子程度的學習,他們反而發展停滯。

不不不,我不是在說「讀書」這件事,用在讀書上,可能會有誤導爸爸媽媽們揠苗助長的風險。我說的是「心理年齡」這件事,我指的是孩子在「待人接物」上所呈現出來的心理狀態。

當我們把三歲的孩子只當成三歲看,我們可能少教了他們和同伴分享的道理;當我們把三年級孩子當成三年級孩子看,我們可能會忽略了任性、不合群所帶來的排擠效應……

有時候當班上孩子犯錯了,我會問他:「這樣的行為,應該是幾年級的學生才會出現的呢?」他會臉紅耳斥的說:「一年級……」而有時候我會讚美班上的孩子們:「今天你們表現出極度的自律感,一點都不像三年級的學生,反而有五年級的氣質哦!」他們臉上則會出現又開心又神氣的表情!

我們應該把孩子教得再稍微大一些,視他們為成熟的個體,教他們本來就該學的事,而不限制年齡。例如;做錯事要說「對不起」、得到他人協助要說「謝謝」、學著幫忙家裡分憂解勞、並且體會父母掙錢的辛勞……。這些迫切需要學習的事情,絕對不是等到他們再大一點再教就可以了。

情緒穩定的孩子,通常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思慮與自律能力。看著我們自己的孩子,我們從他的身上,看到幾歲的成熟度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