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 86%有菸癮、肥胖、退縮、憂鬱、蛀牙、或自殺傾向等危害健康的問題;
(2) 成年後酗酒、性愛成癮、罹患憂鬱症、或有自殺傾向的機率,(比其他人)高了 4~12 倍;
(3) 自我形象低劣、染上性病的比例高了 2~4 倍;
(4) 嚴重肥胖的比例高 1.4~1.6 倍;
(5) 長期流浪街頭的遊民,逾半數有 4 種以上兒童期的負面經驗;
(6) 罹患肺栓塞、肝炎的比例高了 2.5 倍;
(7) 受虐兒罹患癌症機率高,平均壽命少 19 年
(8) 經歷 7 種以上 ACEs 的人,罹患癌症、狹心症機率更高出一般人 3 倍,平均壽命僅僅 60.6 歲,比其他人短少 19 年以上。
童年的創傷經驗,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如此驚人,那麼我們豈能不好好努力為孩子打造一個充滿關愛、互動的成長環境呢?
現代的家長,容易疏忽孩子的心理需求,導致孩子許多該發展出來的能力喪失,包括:孩子的心智能力,情緒,心理習慣,調整壓力,以及對外應對的能力和心態......等等。
而孩子在幼時缺乏安全依附,承受惡劣環境的成長壓力,在入學後就會浮上枱面。包括:認知功能失調,化為學習障礙;因此情緒與焦慮負荷太重,使他們分心;課業愈複雜,導致學習落後;心理壓力更大,容易感到自責,就愈不喜歡學校;在教室裡行為問題不斷;教師以懲罰與恥辱來因應,孩子更難專心......
研究也指出,要消除孩子的成長壓力,爸媽營造出來的親密互動環境,絕對是關鍵:
童年的創傷經驗,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如此驚人,那麼我們豈能不好好努力為孩子打造一個充滿關愛、互動的成長環境呢?
現代的家長,容易疏忽孩子的心理需求,導致孩子許多該發展出來的能力喪失,包括:孩子的心智能力,情緒,心理習慣,調整壓力,以及對外應對的能力和心態......等等。
而孩子在幼時缺乏安全依附,承受惡劣環境的成長壓力,在入學後就會浮上枱面。包括:認知功能失調,化為學習障礙;因此情緒與焦慮負荷太重,使他們分心;課業愈複雜,導致學習落後;心理壓力更大,容易感到自責,就愈不喜歡學校;在教室裡行為問題不斷;教師以懲罰與恥辱來因應,孩子更難專心......
研究也指出,要消除孩子的成長壓力,爸媽營造出來的親密互動環境,絕對是關鍵:
1. 面對面的遊戲
2. 和緩的聲調
3. 發球接球式互動
4. 微笑
5. 溫暖的撫觸
以上這些與孩子的日常親密互動,身為爸媽的我們,努力做到了嗎?
身為教師的我們,除了指責孩子的學習狀況、指責家庭功能失調,究竟該如何營造出讓學生在此有歸屬感、獨立性和成長性?讀完這本書後,發現我們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努力。
以上這些與孩子的日常親密互動,身為爸媽的我們,努力做到了嗎?
身為教師的我們,除了指責孩子的學習狀況、指責家庭功能失調,究竟該如何營造出讓學生在此有歸屬感、獨立性和成長性?讀完這本書後,發現我們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努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