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

力量永遠是來自於自己的心裡

最近有許多專家,已經針對台大學生輕生這新聞分享了精闢見解,我本來就是不太愛跟風的人,不過今天讀了孩子們的短文,還是讓我想為他們說些什麼......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大家都知道我的博士論文寫了挺久,但卻不知道這期間發生了什麼事。

其實愈到後來,「寫不完論文」這件事,就如同沉甸甸的大石壓在我心頭上,讓我完全喘不過氣來。

不是不會寫,或懶惰不想寫,而是心很慌,很多的週末假日,整整兩天,我都望著電腦螢幕,卻一個字也打不出來。

長達十一年。

愈到後期,我對飲食失去了熱情,睡也睡不好,身體經常莫名的疼痛。同事都說我像個黑影,飄在校園裡,難以接近。我對很多事物逃避,遲遲無法面對。旁人的問候與加油,只會更引發我內心的焦慮與憤怒。我甚至在幾年前決心想放棄我的學業、專欄、講座、著作,毀滅所有的一切,什麼都不想要.......

有一回,指揮媽咪問我需要什麼幫助,我故作堅強搖著頭說不用,下一刻卻哭倒在她的肩上。

那時我才知道我有憂鬱傾向。沒發病,不過也快了。

那是一種無助的感覺,我認為沒有人能幫我,我只能靠我自己硬撐著。但我也不知道如何走出那無光的幽谷。

其實我知道,那無助的感覺,來自於一直以來內心的自責:「為什麼你不快點把論文寫完?你怎麼可以讓身邊的人失望?你是老ㄙㄨ耶,你怎麼可以不畢業?」

從教書以來,這二十多年,我都是用比其他人更認真、更高標準的完成所有事,我相信只要靠努力和認真,沒什麼完成不了的事。

但偏偏寫論文這件事,我是如此的認真,卻始終完成不了它。我痛苦,我焦躁,我自責。

我很討厭我自己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但是,沒走到崩潰的那一步,最後又拉回了自己,是因為我早些年就覺察到自己過於討好與自責的習慣。

從童年起,我就以認真及完美,來企圖換取他人關愛的眼神。

幾年前,我讀遍了阿德勒及薩提爾的書,一邊讀,一邊我痛哭失聲。我覺察到心中那過於討好他人、以及達不到自己要求就自責的習慣。

我還記得當時對自己這麼說:我認真感謝過往自己,用這種認真的方式帶著我走到這裡,但我不想再過這樣的日子了。

還有,我也要感謝一些學生。

我曾經和幾位憂鬱症的孩子對談過,我感受到憂鬱症患者是如此的無法賞識自己。我還記得我曾和一位孩子對談,我請她寫下自己十個優點。但她邊哭邊寫了一下午,就是無法寫下十個自己的好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也因此,寫不出論文的我,即使內心有多麼大恐懼和極度討厭自己,我的心裡還有另一種聲音:別再回到自責的習慣了。你需要好好的賞識自己,好好愛著自己。

有時候,我會哭泣,但我會尋著那眼淚,探索那悲傷的源頭,哭著哭著,就好多了。

有時候,我會逃避,但我會告訴自己:那麼就暫時饒過自己吧!只要不要把時間用完就好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寫完博士論文後,走過長達十一年的漫長旅程,現在的我,再也不會指著逃避的人說他們懶惰。因為沒有人陪著他們修補小時候的創傷,是很難有大勇氣去改變現況。

我也要謝謝在我寫論文時,對我伸出援手的教授和貴人們。我明白了陪伴對於憂鬱傾向的人是如何的重要,以至於現在的我,可以更用同理心,去協助那些在論文上需要幫助的人。

更重要的是,我看到了原來從小受傷的心靈,需要一輩子去修復。以至於我願意在孩子很小的時候,就用正向溫暖的力量守護著他們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力量永遠是來自於自己的心裡。

但需要好好覺察自己的課題,找到那源頭,那為何如此逼迫自己的原因,看到那個仍然哭泣仍然受傷的小自己。

然後就認真的感謝自己:謝謝你一直好努力、好認真,帶著自己走到了這裡。

不完美沒關係,搞砸了在別人心中印象也沒關係。只要盡了全力就好。

現在起,我想要用更全新、健康的方式來愛著自己。

也因為夠愛著自己,內心才會強大無比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